991105008.jpg 
上星期六(10/30)帶著陳小忛到高雄小毛家作客
星期日和小毛一家三口到墾丁享受國境之南的陽光(太陽大,落山風也大!)
沒想到星期一(11/01)下午要從墾丁回來時,陳小忛竟發燒了!37.7度!
這是陳小忛11個多月大來第一次發燒,也是她老爸老母第一次碰到發燒狀況
一時還真是手足無措!新手爸媽的矬樣馬上現形!
因為擔心開回義竹婆家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會讓發燒一直往上飆
所以先在恆春的藥局買了退燒貼,看能不能降溫一下,也讓她舒服一點!
在上林邊交流道前喝了奶,拍嗝時卻吐吐光光!
(此時突然想起當天清晨六點多陳小忛喝完奶也是吐光光!)
整路陳小忛都在我懷裡昏睡,像抱著一顆ㄏㄤ ㄏㄤ的火球!
沒想到退燒片沒啥用!體溫一直往上爬!
快到新營時已飆到38.5度!


到了新營的診所掛急診,護士先塞了塞劑退燒,怕體溫一直往上飆會出現熱痙攣的現象
醫生看了一下陳小忛的症頭:喉嚨很紅腫,有點流鼻水,肚子有脹氣,當天又吐了兩次
診斷為"腸胃型感冒"~
醫生交待要少量多餐,只能進食牛奶及清粥,不能有蔬菜及水果,就是清粥!
帶著一大包藥粉、退燒藥水(38度以上吃)、栓劑(39度以上塞屁屁)回到義竹婆家

一直到星期三晚上回到台中前,這兩天多陳小忛一直處在反覆發燒的情況
最高曾燒到39度!但還未使用栓劑~
特別是半夜燒得最嚴重!這三天她老爸老母幾乎沒有睡覺的顧著她
在半夜裡看著她燒得發燙,抱著她餵她喝退燒藥水,她瞇著眼睛乖乖的一口一口喝下去
真的好教人心疼........連她鐵石心腸的老媽都受不了的掉下眼淚.......
因為發燒難過,在床上不自覺的亂翻亂爬,隨便趴在我大腿上或身上就又昏睡過去.....
藥效發作後,又開始狂冒汗,整顆頭都冒著汗水浸濕了床!
真的是超可憐的啦~~~
星期一晚上還一度退燒到體溫只剩34.8度!摸起來全身冰冷!
我還以為怎麼了!差點把我嚇死!還好動一動她還會稍稍看我一眼!呼~

這三天(星期一~四)陳小忛反覆的發燒、退燒
退燒時活動力還蠻好,不知道的人還看不出她生病了咧!
但只要開始ㄏㄤ起來,就會ㄏㄧ著要找媽!真的只找媽哦!
什麼老爸、阿公、阿嬤都不要,就是要她老媽抱抱!
抱著抱著就會昏睡過去.....但只能立著抱哦!一抱橫或要放到床上就醒來哭!
連要坐下來她都知道!
所以抱得她老媽我腰都快斷成三四截了!
原來她只有在生病時才會想到她老媽的好.........不對!應該是忘了她老媽的兇!
白天都吃阿嬤煮的清粥,因為吃的量減少,所以間隔縮短到約三小時就要吃一次
半夜睡覺時就喝奶,奶量一樣要減少
食慾還算ok,給她吃少喝少還會不夠而生氣咧!
但不能吃多啊~怕她腸胃受不了會吐!還好只吐了第一天的那兩次而已!
第二天就開始拉肚子了!但拉的次數和平常便便的 次數差不多(一天2-3次)
只是出來的是拉的稀稀便便~

星期三晚上回到台中,仍有發燒狀況,但次數及度數有減援很多
星期四再帶到診所給醫生看看
這一看不得了了!醫生打開陳小忛的嘴巴就倒吸了一口氣!
是腸病毐!喉嚨破了兩個洞!
什麼~~~~~是腸病毐!我和我家凱子差點昏倒!
醫生很明確的斷定是腸病毐,但是屬於輕症,喉嚨只有兩個破洞
而且活動力和食慾都還ok,拉的狀況也不算嚴重 ,當天也已經不再發燒了
算是很好的狀況!

不像有的小朋友嘴巴裡會破到無法舌嚥口水和進食!手和腳也沒有長水泡
至於怎麼會被傳染?不可考.......
醫生要我們別擔心,不要被"腸病毐"這三個字嚇到了!陳小忛不是很嚴重的狀況!
藥吃了應該就沒事了~
但"腸病毐"三個字,總還是教人很坐立難安.......
也告訴我們,再怎麼防護,還是很難預防,所以免疫層級要再更提高才行!
我們三雙手要更勤著洗才行啦~

昨晚(11/04星期四)就沒再發燒了,但因為藥裡有退燒成份,不斷冒汗,但手腳卻冰冷.....
體溫都在35.5-36.5之間,好像有點低.......

今早(11/05)發現臉上怎麼起了幾個小紅疹?
到了中午,身體也開始出現紅疹,連背部也有了!而且越來越多!
怎麼回事?難道是傳說中的"玫瑰疹"?

(玫瑰疹會不明原因的發燒三四天,燒退之後就會出現紅疹,等紅疹都發完後就好了!
陳小忛也是前三天發燒,退燒後才出現紅疹的)
腸病毐和玫瑰疹會同時出現嗎?這幾率太低了吧~~~
晚上待我家凱子從台北回來,帶著陳小忛再到診所報到
醫生再次仔細看一下紅腫的喉嚨,更是確認是腸病毐!
而身上的紅疹則是腸病毐引起的"病毐疹"!而不是玫瑰疹(玫瑰疹好發在6-10個月的小嬰兒)!
(腸病毐有好幾十型,每一型在每個小孩身上呈現的病症都不一樣)
醫生說,人體身上不太可能同時出現兩種病毐,不太可能有腸病毐同時又有玫瑰疹!
陳小忛呈現的腸病毐症頭不是手足及屁股出現水泡
而是身體及臉部起了紅疹~
因為食慾及活動力還是ok,所以還是要我們不用太擔心~
醫生再調整藥粉,也不用吃退燒藥,因為體溫已經太低了
多開了一瓶流鼻水的藥水配著藥粉吃,此藥水也可讓紅疹消退~
依照陳小忛的狀況,醫生認為星期一應該紅疹及腸病毐的症狀就會大致痊癒了!
(下午有先請教高中同學小狗的醫生老公,他看過陳小忛發疹的照片後
說法和晚上醫生的說法大致相同~
也因為有他的解說,讓今天獨自在台中的我安心多了~
謝謝百忙中的林醫師抽空幫我遠距診斷啦~
)

↓ 今天(星期五)中午,臉上的紅疹還沒有很多
991105001.JPG
身上也出現紅疹......
991105003.jpg
↓ 晚上10點多,陳小忛臉上的紅疹越來越多

991105006.jpg
↓ 臉上及身上都是小紅疹!

991105009.JPG


可能因為發疹會ㄑㄧㄚˋ ㄧㄚˇ的原因,陳小忛今天特別的煩躁!
脾氣特別的大!有時還會生氣到咬自己的手指!
不斷的哭鬧,再看她滿臉的小紅疹,又不停的冒汗,真的是超可憐......
希望真像醫生說的,這兩天吃完藥就可以好起來了......

本來很好餵藥的陳小忛,皺著眉頭也是乖乖張嘴把吸管裡的藥水吃掉
但因為吃藥吃太多天了,現在看到我拿起吸藥水的吸管就開始閃!
就算甜甜的也不肯吃!今天就要用強灌的了~
每天被耳溫槍"嗶嗶"也嗶到怕!
現在看到我拿起耳溫槍就生氣!變得好難量耳溫!

↓ 看她皺著眉頭,額頭冒著汗珠睡著,真是教人心疼.......希望今晚她能好好睡一覺......
991105010.JPG 


在陳小忛破病之前,我和她老爸"心裡"都暗自慶幸(只是心裡想,不敢說出口哦~)
我生了一個健康寶寶,這十一個多月來除了一次小感冒吃了兩天藥就好了以外
陳小忛一直都處於很平安健康的狀況,沒有發燒、玫瑰疹、泌尿道感染....等麻煩的情況
我一直竊喜,就在這個月要安然開心的度過週歲!
沒想到心裡這樣一想,就破功了!陳小忛發燒破病了!而且還是麻煩的腸病毐!
且就這一次,就讓陳小忛受苦了........我還是顧得不夠好.......
希望她快快好起來,別再受罪了.......
快快好起來,才能讓好幾晚沒睡覺的我和我家凱子能鬆口氣啦.......


補:

11/06(六)
今天發的疹子更多啦!整個身體&背部密密麻麻的都是紅疹!
看起來超恐怖的啦~~~

↓ 身體佈滿紅色的疹子,好恐怖!還好不會癢,不然陳小忛哪受得了啊!
991106059.JPG
↓ 背部也滿滿是疹子!
991106064.JPG 


11/07(日)
昨天疹子發到最高點!今天一早起來就發現紅疹少了很多!
臉上的疹子幾乎都快不見了~
到了下午,身上的疹子也退得差不多
氣色和精神也很很多~活動的時間越來越拉長囉~
應是快要痊癒的現象囉~
看來再過兩天,陳小忛就會恢復昔日破壞王的搗蛋模樣了!
陳小忛,繼續加油!



>>認識腸病毐:
(from 疾管局網站:http://www.cdc.gov.tw/sp.asp?xdurl=disease/disease_content.asp&id=1662&mp=1&ctnode=1498)

(一)疾病概述(Disease description)
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無症狀,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,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,如手足口病(hand-foot-mouth disease)、泡疹性咽峽炎(herpangina)、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(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)、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、流行性肌肋痛、急性淋巴結性咽炎(acute lymphonodular pharyngitis)、發燒合併皮疹(febrile illness with rash)等。
1.泡疹性咽峽炎: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。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,病程為4至6天。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,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。
2.手足口病: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,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,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、手指及腳趾。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,病程為7~10天。
3.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:由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,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、蒼白、發紺、嘔吐。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,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,快速演變成心衰竭、休克、甚至死亡,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。
4.流行性肌肋痛:由B族克沙奇病毒引起,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且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,合併發燒、頭痛及短暫噁心、嘔吐和腹瀉,病程約1週。
5.急性淋巴結性咽炎:由A族克沙奇病毒引起。特徵為發燒、頭痛、喉嚨痛、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顯白色病灶,持續4至14天。
6.發燒合併皮疹:與各類型克沙奇及伊科病毒都有關,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,有些會出現小水泡。

足口臀

(二)致病因子(Infectious agent)
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(Picornaviridae),為一群病毒的總稱,在1997年以前,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(Poliovirus)共3型(1至3型)、克沙奇病毒(Coxsackievirus),含23種A型(A1至A22型,A24型)及6種B型(B1-B6型)、伊科病毒(Echovirus)共30型(1至33型,但8、10及28型除外)及腸病毒(Enterovirus)(68型~)等60餘型,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,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,分為人類腸病毒A、B、C、D(Human enterovirus A、B、C、D)型,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。
在所有腸病毒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,以腸病毒71型(Enterovirus Type 71)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,此病毒是在1969年美國加州的一次流行中首次被分離出來,當時引起很多無菌性腦膜炎與腦炎的病例。此後包括澳洲、日本、瑞典、保加利亞、匈牙利、法國、香港、馬來西亞等地都有流行的報告,台灣在十幾年前也曾經流行過,可見此型腸病毒的分布是全世界性的。
比較特別的是,雖然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,感染腸病毒71型後,發生神經系統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,但是嚴重程度各有不同,有的只出現腦膜炎、輕微腦炎、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併發症,有的則像1998年台灣的流行一樣出現死亡病例,包括保加利亞、匈牙利、馬來西亞、日本都有過類似的情形,其可能的危險因子尚待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。

 

三)發生情形( Occurrence)
腸病毒適合在濕、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,臺灣地處亞熱帶,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,所以腸病毒感染症儼然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。依據臺灣地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,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,重症致死率約在3.8%至25.7%之間。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,克沙奇病毒居次;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。
由全國五百餘個定點醫師監視系統資料顯示,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,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,即緩慢降低,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。以年齡層分析,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,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%;在死亡病例方面,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。

 

(四)傳染方式(Mode of transmission)
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,主要經由腸胃道(糞-口、水或食物污染)或呼吸道(飛沫、咳嗽或打噴嚏)傳染,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。在發病前數天,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,此時即有傳染力,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;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,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。

 

(五)潛伏期(Incubation period)
腸病毒潛伏期為2到10天,平均約3到5天。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,其中多數感染者(約50﹪至80﹪)沒有症狀,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,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,包括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、心肌炎等。

 

>>預防保健

 
(一)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,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,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

 

(二)腸病毒的預防方法:
1.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
2.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提昇免疫力。
3.生病時,應儘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。
4.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。
5.流行期間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6.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7.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,以提高抵抗力。
8.兒童玩具(尤其是帶毛玩具)經常清洗、消毒。
9.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。

 

(三)腸病毒消毒方法:
1.消毒方法的選用:
(1)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,如抗微生物製劑、清潔消毒劑及酒精,均無法殺死腸病毒。
(2)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市售含氯漂白水)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。
(3)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,4℃可存活數週,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,但在50℃以上的環境,很快就會失去活性,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,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,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。
(4)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。
(5)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。
2.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方法(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):
(1)一般環境消毒,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。
(2)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,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。
(3)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:
a. 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(濃度一般在5到6%)5湯匙(一般喝湯用的湯匙,約15至20cc)。
b. 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(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,250cc,8瓶即等於10公升),攪拌均勻即可。
3.環境消毒重點:
(1)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。
(2)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(門把、課桌椅、餐桌、樓梯扶把)、玩具、遊樂設施、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。
(3)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,接受陽光照射。



 

>>認識玫瑰疹
(from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彭純芝
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newmother/dir257.htm)

  

    

幼兒玫瑰疹是一歲左右小孩常見的感染的疾病,較好發於晚春及晚秋季節;發病時會突然發高燒三至五天,並出現厭食、焦躁不安等現象,高燒退去後會出現疹子,但通常不須用藥治療,等紅疹自行消失即可

  也許,有許多家長對於所謂「玫瑰疹」會感到相當陌生;其實它是一項常見的感染性疾病;相當於麻疹、德國麻疹等家喻戶曉的名詞,而「幼兒玫瑰疹」就顯得較沒有知名度了。當醫師碰到這類小病號時,其實心裡是蠻高興的,因為就像他美麗的名字「玫瑰」一樣,雖然帶有刺,但卻不太傷人。玫瑰疹雖然會讓小孩子有發燒現象,但不會帶給小孩不良的影響,且病後不留痕跡,也很少有後遺症發生;如果每個小孩都要生一次病,那麼得玫瑰疹的小孩也許是最幸運的了。

 

1.主要好發年齡和症狀

  在秋末冬初的時候,常可發現許多嬰幼兒身上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疹,而且還有持續發燒、腹瀉、食慾不表的情形,然而到醫院經醫師診斷之後,大多是感染了所謂的玫瑰疹,其實家長們也不必太過於恐慌。玫瑰疹一年四季皆可以感染,不過比較起來以晚春以及晚秋兩季最為多見;多發生在五、六個月大至一歲左右的嬰幼兒,而三歲以內的兒童也會常見到。雖然也有年紀更大的孩童在這季節罹患此感染病,不過只能說是少數中的特例;一般而言,玫瑰疹的潛伏期通常是七至十七天。

  幼兒玫瑰疹的病源大多數是由一種叫「人類庖疹病毒第六型(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)」的病毒傳染而來;如同許多的疾病一樣,它可以經由空氣、飛沫等傳染途徑,而在密閉的空間內是很容易被感染到的。被感染的小病人,在潛伏期之後,會無緣無故、突然地發燒三至四天,而且體溫常會高達39度,甚至40度;幸運的是,即使如此高燒不斷,小寶寶並不會因此而有病懨懨的情形,精神、活動力也不致於太差,且一般不會有流鼻水、咳嗽、結膜炎等現象產生。

  但是通常三至四天退燒之後,全身開始出現分開不成片的小紅疹子,呈現玫瑰樣的粉紅色;疹子大多自身體開始出現,手、頸部、臉、腳接著也會長,有時候滿臉長得像個大花臉。偶爾,門診中會遇到心急如焚的家長,二更半夜抱著全身長滿疹子的寶貝前來急診就醫;然而醫師總會很放心的安慰父母說:「放心吧!出了疹子、退了燒就會沒事了。」確實如此,玫瑰疹在出疹的同時,幾乎也會退燒了,而疹子在三天內會逐漸消失,不但不會脫屑且不留下任何疤痕,可說是「來無影、去無蹤」,病程就此過去。

 

2.可能併發症和注意事項

  大部份的小病號其實都沒有什麼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,偶爾有些小寶寶會有食慾不振、哭鬧不安、要人抱的情形出現,等醫師做完身體檢查後多無異常發現;有時也會見到有些嬰幼兒出現上眼皮浮腫、前囟門膨出、或是淋巴腺腫大等情況。嬰幼兒在未出疹子之前,若是有「前囟門膨出、哭鬧不安」,常讓醫師擔心是否為腦膜炎,此時小寶寶若無任何不舒服,醫師可能會請家長注意孩子身上是否會出現疹子;若小寶寶看起來較呈現病容,或家屬過於擔心,可能就要小心是否有腦膜炎了。

  大部份的小病人在發病期間可以說都是很好的,並沒有任何併發症情形產生,若是出現併發症,最常見的就是痙攣的發作,也就是出現抽痙的現象;這類痙攣發作大多數是屬於熱性痙攣,和體溫之急速上升有密切關係。這種熱痙攣也不是玫瑰疹特有的,因為許多會造成發燒的疾病也都會造成熱痙攣,一般來說,熱痙姅大多是六個月至五歲大的孩童身上出現;發作的時候,小寶寶會手腳抽動、眼睛上吊,有時嘴唇的顏色會呈現發黑的現象,持續的現象多在5分鐘之內。

  但是家長們也無須過於擔心,因為這類熱痙攣一般都是良性的,預後的情形很好;不過對於家長們而言,小寶寶在發作當時的表現,可能會很嚇人;除了熱痙攣的併發症之外,對於感染到玫瑰疹的小病人,只有極少數的特例,才會有腦部和肝病變的情況產生。其實玫瑰疹是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治療,一般只要症狀治療即可,大多數只需要準備一些退燒藥就可以了;若是有熱痙攣病史的小病人,當感染到了玫瑰疹時,家長可以為孩子預防一些抽痙的藥物來作準備一下。

  切記,當孩子有痙攣發作的現象時,家長們不可太過於緊張而慌亂,首先應去注意小朋友嘴巴內的異物,勿併發異物吸入,確定之後再送去醫院給醫師診治即可。

 

3.稍加留意聽從醫師建議

  只要得過一次玫瑰疹的嬰幼兒,通常都可以獲得終生免疫,偶爾會二次發作,可是玫瑰疹多為良性的。不過,有許多病毒感染,也會產生類似的病毒疹,只是發燒的長短病程不同,疹子也會稍有不同;許多病毒疹,也沒有特定的名稱,不像麻疹、德國麻疹,廣為大家所熟知。不管如何,大多數的病毒疹都是屬於良性的,家長們不用太過於恐慌,也無需過於擔心;而所謂幼兒玫瑰疹是一歲左右的嬰幼兒,較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,一般在高燒三天之後都會出一些密密麻麻的小紅疹子,疹子消退之後是不會留下痕跡。

  此外,在整個病程中,小病號看起來大致良好,頂多出現食慾不振、愛哭鬧,但是孩子的活動力是不會受到影響的,作家長的不必驚慌。除須聽從醫師的建議,稍加留意外,也要注意幼兒是否有熱性痙,姅千萬不要給幼兒任意服用藥物,只要送醫診治即可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ggie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